文︱陆弃百进配资
随着8月1日美国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步步逼近,那些没能及时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交易”的国家,开始主动投怀送抱。最先缴械的,是一贯依附美国的韩国。7月28日,韩国政府向美方提交名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的合作计划,韩方民营造船企业将为美国提供数百亿美元投资与融资担保。这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下注。韩国政客太清楚特朗普在乎什么:振兴美国造船业只是一个象征,其背后隐藏的是一整套疯狂推进的全球海洋霸权战略。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几乎不加掩饰地加速了对全球海洋秩序的重塑。他要的不只是更多军舰,而是整条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秩序再造链”。军事层面,他重启“355舰艇计划”并大幅扩容,推动新型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研发设计,强调信息战能力与远洋投送力,意图将美军舰队打造成具备全球控制力的“海上常规霸主”。 同时,他调动印太、北极等战略区域的盟友参与大规模联合演习,打造一个名为“海洋自由”的军事同盟,实质却是为围堵中国铺设立体网。
展开剩余75%资本层面,特朗普的野心远不止于国内军工。他主导的“全球港口收购战”正在悄然展开。3月百进配资,美国试图通过金融资本控制香港长江和记在巴拿马、阿根廷、希腊等地的核心港口运营权,一旦成功,将从根本上改写国际海运路线的分布格局。港口是贸易的关口、能源的门户、战略的咽喉,美国妄图通过一场看似市场化的“港口战争”,强行在全球设置属于自己的物流与能源阀门。
而在信息与资源领域,特朗普的攻势同样猛烈。他盯上了全球数据通信的核心命脉,海底光缆。通过行政令、立法、审查制度的全套组合拳,美国试图切断中国及其合作国在关键海域铺设光缆的路径。与此同时,谷歌、Meta等巨头公司在美政府支持下加速布局自有海底通信网络,意在构建一个以美国为节点、其他国家为终端的数据主权结构。在这场信息版图的争夺中,谁掌握光缆主干线,谁就能重写全球数据流的游戏规则。
资源争夺则成为特朗普下一阶段的发力点。4月24日,他签署《释放美国离岸关键矿产与资源潜力》行政令,明确将深海矿产列为战略资源,全力推进全球海底开采计划。以稀土、钴、锂为代表的关键矿种是未来电动车、芯片、军工系统的命脉,美国决意不让他国掌控深海这座“科技矿仓”。而在国际海洋法尚未对深海所有权给出明确框架的当下,美国正凭借实力优势和法律游说加速制定“美式深海秩序”,用规则把竞争者挡在资源之外。
韩国此番抛出数百亿美元合作计划,不是支持美国造船业,而是在特朗普打造的“海洋工业复兴联盟”中急于抢占一个安全席位。韩方深知,只要站稳美国产业链核心位置,便可暂时躲过特朗普贸易铁拳的打击。但这场合作的代价极高:技术、资本、市场全数交出,换来的只是华盛顿政客“暂不加税”的承诺。这种经济上的自我矮化,实际上正助长特朗普构建“美国制造+亚太附庸”的全球工业封锁结构。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试图将这套“工业+军事+资源+通信”的海洋霸权组合拳制度化、体系化。从国会通过的《国防拨款法案》到白宫设立的“造船办公室”、从港口并购资本的秘密交易到对海底光缆的全球追踪,美方正用立法与机构重构全球海洋政治经济秩序。 无论美国国内政治如何撕裂,共识总在海洋霸权上找到了交汇点,维持海上力量投入被包装为“国家安全的压舱石”“美国领导力的象征”“制造业复兴的希望”,从而将军费、科技与政治合流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战略惯性。
在特朗普的眼中,中国不是贸易对手,而是海洋霸权的最大障碍。南海、台海、马六甲、北极航道,每一条中国参与构建的国际航运线路,每一项中资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美国战略围堵的直接目标。菲律宾成为海上前哨,日韩变身工业供应链帮凶,澳洲则是资源与军事的双重节点。在这张以美国为中心、盟友为桥头堡、对手为猎物的战略图纸上,真正的目标是断掉中国走向全球的海上脉络,使其失去外部支点,最终被困死在本土内循环的泥潭之中。
海洋已不再只是资源之地,而是全面博弈的舞台。从舰船工业到深海资源,从光缆布局到港口控制,特朗普正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方式重构全球力量分布。他的每一项政策都不是孤立决策,而是精密战略拼图中的一块。他要主导规则、把控节点、围堵对手,让美国在军事上主宰、在贸易上强迫、在资源上垄断、在信息上过滤。这就是特朗普版本的“全球海上新秩序”。
这场海洋的战斗已经开始,不是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时。而中国若不能在这一关键领域提前布局、主动反制、加强港口联通、强化技术突破、扩大规则话语权,那等待我们的将不是发展机会,而是被动迎战的深海牢笼。海权,不再是理论命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与战略主动权的当代铁律。特朗普已经开枪百进配资,谁在中弹,还要靠实力说话。
发布于:江苏省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