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篇原创文章涌融优配
首先说明一下,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基于对的研究。虽然女性是乳腺癌的主要高危性别,但男性同样有乳腺癌风险,以及这个研究结果其实适用于更多的癌种。所以,今天这篇不是女性专属。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读者,且很健康,也期盼你不要划走。你的知识积累,或许会对身边的女性家属和朋友有益~
在中国,乳腺癌成为近年来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想象一下,当一位女性经历了乳腺癌的诊断、手术、化疗或放疗等一系列艰苦的治疗,终于步入“幸存者”阶段时,除了庆祝生命的胜利,内心最深的担忧往往是:“它会回来吗?”这种对复发的恐惧,是许多幸存者长期面临的挑战。医学界也一直在寻找更多有效且副作用小的策略来降低这种风险。
近期,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期刊上发表的这篇研究,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虽熟悉却可能严重低估的一味“良药”——运动。
过去,人们都知道运动对整体健康好,对乳腺癌幸存者能改善疲劳、提升生活质量,甚至一些长期研究观察到规律运动与降低约20%的复发和死亡风险相关。但这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呢?这项研究就将目光投向了关键点:肌动蛋白,一种抗癌信使。
研究结论:一次阻力训练或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就能显著提升乳腺癌患者体内具有抗癌作用的肌动蛋白水平。同时,运动后的血浆还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就像脂肪组织不仅仅用来储能,人体的肌肉也不仅仅负责运动。肌肉还发挥了重要的“内分泌作用”:运动过程中,伴随肌肉收缩,会向血液中释放一些特殊的信号分子,它们被称为“肌动蛋白”。其中,有四种被认为具有潜在抗癌作用:
Decorin(核心蛋白聚糖): 干扰肿瘤生长环境,抑制肿瘤细胞接收“生长信号”;
IL-6(白细胞介素-6): 在运动的急性反应中,它能诱导某些乳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注意:这与长期慢性炎症中的有害IL-6作用不同);
SPARC蛋白: 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这对转移很关键),并调节细胞外基质,也就是肿瘤的“土壤”;
OSM(抑瘤素M): 被认为与促进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降低转移潜力有关。
该研究的核心问题:
乳腺癌幸存者进行单次运动后,血液中这些“抗癌信使”的水平会立刻升高吗?
用她们运动后的血清去“喂养”乳腺癌细胞,能抑制这些癌细胞的生长吗?
研究中使用的两种运动方式:
强调力量的抗阻训练(RT)
强调心肺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研究团队招募了32名已完成主要治疗至少4个月的乳腺癌幸存者,确保她们的身体状况允许进行这两种运动(18.5≤BMI≤35,无运动禁忌),并且在过去3个月没有进行规律的高强度运动。这32名女性被随机分成两组:
力量训练组(RT组16人): 总时长约45分钟的力量训练+额外10分钟热身。训练内容包括针对胸部、背部、肩部、腿部的器械练习,如卧推、坐姿划船、肩推、腿举等。每组动作重复8次,共5组涌融优配,组间休息1-2分钟。强度要求是达到自我感觉“很努力”(RPE 7-9分,满分10分)或使用她们最大力量的80%以上(>80% RM)。
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组16人): 同样大约45分钟+额外10分钟热身。选择固定自行车、跑步机、划船机或椭圆机中任意3种设备。每组包含7次持续30秒的高强度冲刺(强度要求达到RPE 7-9分或估计最大心率的70-90%),每次冲刺后紧接着30秒的主动恢复(低强度活动,RPE约3分)。每组间休息3分钟。共进行4组这样的循环。
在运动前、运动结束后立即、运动结束后30分钟,分别采集每位参与者的血液样本。测量血清中肌动蛋白浓度,再将血清按比例加入培养有“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乳腺癌细胞系”的培养皿里,持续监测这些癌细胞在72小时内的生长情况(每15分钟记录一次),以观察肌动蛋白对体外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令人欢欣鼓舞的研究发现
只需要一次等以上强度的运动,就能让有前者抗癌作用的肌动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无论力量训练还是HIIT!升幅在9%到47%之间!且体外癌细胞生长都受到了抑制,无论是运动结束后立即还是30分钟后采集的血清!
效果差异如下:
运动后30分钟:IL-6在两组中都还保持着比基线高的水平,OSM在力量训练组显著升高23%,但在HIIT组没有观察到这种持续升高。
运动后即刻:HIIT组IL-6的飙升幅度(平均升高47%)显著高于RT组(平均升高9%)。
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HIIT族优于力量训练组,无论运动后即刻还是30分钟后。即刻HIIT组抑制21%、力量训练抑制20%,30分钟后HIIT组抑制29%,力量训练抑制19%。
该研究意义重大吗?
这项研究首次比较了力量运动与HIIT对乳腺癌患者肌动蛋白表达和癌细胞生长的急性影响。证实了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通过提升抗癌肌动蛋白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效果各有千秋。
HIIT在短时间内诱导更强的“抗癌信号”(尤其是IL-6)和更显著的即时癌细胞抑制效果。
力量训练在刺激OSM(与癌细胞休眠相关)方面可能具有独特优势。对于维持及增加肌肉量、骨密度以及日常生活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肌肉量本身对于代谢健康、防止治疗相关的肌肉流失、以及更好的预后相关。
运动效果具有普惠性吗?
答案是YES!
研究使用的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这是一种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复发风险相对较高的难治型乳腺癌细胞。运动能抑制它,意味着运动可能对其它相对容易的癌细胞同样有益。
给我们的启示
肌肉是“药厂”,运动是药厂生产的“抗癌药”催化剂,且效果立竿见影: 一次运动就能启动这个进程!
每一次运动,都在为身体输送“抗癌援军”。长期坚持,这种累积效应可能对控制微小残留病灶、防止其复发至关重要。规律运动,不仅对健康人防病很重要,对癌症患者的预后同样重要。
如何将研究结论运用到生活中?
运动应当成为降低复发风险、促进长期康复的“必需治疗处方”之一,而非“可有可无”的保健选项。
运动如同其它处方药物:需要关注“药量”(即强度)且规律坚持。
运动方式应当结合力量与心肺,不要偏科。
运动强度很重要,需中等偏上到高强度。研究抗阻训练需>80%最大力量,HIIT要求冲刺时达到最大心率70-90%才——能有效激发这些抗癌肌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癌细胞效果。温和的散步固然有益健康,但可能不足以达到这种特定的抗癌生物效应。
运动处方需要医生和专业运动康复师评估后,从自己的“安全”强度&形式开始,在专业运动教练的帮助下,循序渐进挑战。
经专业评估后暂不建议剧烈运动的(比如有骨转移、神经病变、关节问题、心肺风险等),请务必遵医嘱,不要盲目任性。
至于这两种运动形式的具体方案方法,其实可以灵活多样。
力量训练:借助弹力带、哑铃、器械,或纯自重(如俯卧撑、深蹲)都可以。关键在于动作正确(避免运动损伤)&达到一定的强度,外加规律每周2-3次的频率。
高强度间歇(HIIT):快走/慢跑交替、骑自行车冲刺、开合跳、高抬腿跳、波比跳等均可,每周安排1-2次。关键:短时间(如20-40秒)的高强度爆发(让自己气喘吁吁),紧接着更长时间的主动恢复(慢走或慢跑)。
组合模式: 也可以在一次训练中结合两者,比如先做力量训练,再做短时间的HIIT,或者在不同的训练日安排不同的侧重点。
不论“量身定制”怎样的方案,规律性是关键!一次运动的效果虽然显著,但不一定能长时间维持。要获得持续的保护效应,需要长期坚持。建议大家每周累积进行15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结语
虽然该研究中的体外效果不能100%等同于体内效果,但它是揭示潜在机制的关键一步,并且与观察到的运动降低复发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高度吻合。对于已完成主要治疗(手术、化疗、放疗)至少数月,处于无疾病状态(NED)或稳定期、身体状况允许进行中等以上强度运动的乳腺癌幸存者(I-III期)及治疗及身体情况类似的其它癌症幸存者,都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新思路。对健康人群同样有意义。
在身体容许的情况下,动起来,保养好我们灵魂的居所——这是爱自己的重要组成之一。祝愿大家:越动越快乐,越动越健康~
—— 全文终 ——
(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记得给公号加 ⭐️星标哦
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
遂谦碎碎念
照顾好皮囊,是人生的根基
参考文献:
Francesco Bettariga, et al. A single bout of resistance o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creases anti-cancer myokines and suppresses cancer cell growth in vitro in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25) 213: 171–180
https://canceratlas.cancer.org/explorer/
倍加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